谷雨前,好種棉。眼下正是棉花播種的好時節,兵團棉花播種工作由南向北陸續啟動。從一顆小小的棉花種子,到一根纖細如發的棉紗,再到服裝等紡織品,兵團棉花產業鏈不斷延長。
3月31日,新疆兵團三師四十四團十八連農機合作社社員沙木沙克·阿不力孜跟著自己的兩臺播種機,抓緊時機播種棉花。目前他已經完成2000多畝農田的播種工作。
“我們合作社有大馬力拖拉機、旋耕機、播種機、采棉機等,春季棉花開播,就是我們增收的旺季,要搶抓時間。”沙木沙克·阿不力孜告訴記者。去年,沙木沙克·阿不力孜一邊種自家的棉花地,一邊經營農機,收入達50多萬元。在兵團,依托棉花主產區優勢,很多人通過購買農機拓寬增收渠道。
在一師,一條條銀色的地膜,成了二團十七連職工陳永眼里最美的風景。“現在都是高標準農田,使用北斗導航播種技術,播種精準、出苗率高,加上用的都是團場推薦的優良品種,種出來的棉花品質好、產量高。去年我種的棉花畝產565公斤。”陳永說。
近年來,兵團通過節水灌溉技術、棉花新品種及機采棉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從源頭上提高棉花品質,用朵朵棉花托起了職工群眾的致富夢。
2020年,兵團棉花總產量達213.4萬噸,小棉花“招蜂引蝶”,在兵團“開”出大產業。
3月30日,在三師四十一團草湖工業園區的東純興集團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生產線上趕制訂單產品。去年6月,該集團總投資近40億元的100萬錠棉紡項目全面達產,帶動近5000人就業,其中脫貧戶就有1209人。
“在這里上班不僅收入穩定,公司還免費提供住宿。現在團場多了不少紡織企業,我身邊的姐妹都變成了紡織工人,有了穩定收入。”東純興集團三分廠前紡質檢員麥麗克扎提·亞庫普說。今年是她在東純興集團工作的第5年,每月有近3500元的收入,她正計劃在四十一團買房
近年,兵團棉花“磁場”效應凸顯,一批批內地紡織企業在這里集聚。
2020年,新疆唐錦紡織有限公司落戶三師圖木舒克市達坂山工業園,該公司依托南疆豐富的棉花資源,建設全產業鏈織襪新項目,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產值可達25億元,帶動1萬人就業。
在一師阿拉爾紡織服裝產業園,阿拉爾錦上紡織有限公司投資2億元建設350臺包紗機項目,以生產氨綸包覆紗產品為主,填補了一師紡織服裝產業鏈中對高端精品氨綸包覆紗的需求。
該公司負責人牛小麗說:“我們生產的氨綸包覆紗和彈性纖維,主要用于生產高端絲襪、高檔內衣、泳裝等,目前項目一期已進入生產階段,預計年產500噸氨綸包覆紗,年產值可達1.15億元。我們還將引進織襪生產線,到時可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
一朵小棉花,串聯起植棉職工、工廠工人,“開出”了兵團職工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大產業。 來源:兵團日報、中國紡織進出口商戶 圖片來源:網絡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