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企業訂單暴增”再上熱搜 近日,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欄目調研了諸多外貿型加工企業,報道稱:由于外需市場明顯回暖,國內服裝出口持續增長,一些服裝加工廠的訂單甚至排到了明年。一時間,“#紡織服裝企業訂單暴增#”——話題詞條,更是一度登上微博熱搜,網友紛紛點贊表示:“中國紡織YYDS!”

我國疫情的減緩和防控的常態化以及穩外貿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對我國紡織出口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尤其是在外需持續恢復的行業利好下,印度、越南等紡織服裝生產國又受疫情影響訂單承接受阻,導致部分訂單向我國轉移,因此呈現出了近年來前所未有的“暴增”態勢。
外需市場明顯回暖 此次央視財經報道將目光聚焦在了廣東順德的均安鎮 裝加工廠,總數達1000多家,60%的服裝企業以出口為主。廣東佛山市力高制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德生接受央視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從事牛仔服裝出口已經有二十余年,今年上半年服裝出口市場回暖,他所在的服裝加工廠也忙碌了起來,目前工廠的訂單已經排到了年底。其中澳大利亞的訂單主要是中褲為主,已經安排到明年1月份,意大利的訂單,也已經排到11月份。
 在順德另一家服裝企業的生產車間,工人正在加班加點地趕著一批發往美國的訂單。這里的負責人介紹,受疫情影響,印度、巴基斯坦等國不少紡織服裝企業無法保證正常交貨,歐美零售商為確保持續供貨,把大批訂單轉移到中國生產。
據了解,在全球疫情不斷反復的背景下,國內生產企業展現了良好的抗風險能力,紡織品服裝出口保持良好增長。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8月,國內紡織服裝累計出口走勢穩健,出口金額按美元計,與2020年及2019年同期相比均實現增長。據中國海關最新數據,2021年8月,中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金額17,599.1百萬美元,1-8月累計出口金額105,694.9百萬美元,同比增長28.1%。
內需市場逐步改善 央視財經調研報道:在出口市場回暖的同時,服裝行業的內需市場也在逐步改善。
從時間上講,當前已經進入紡織服裝行業傳統的“金九銀十”旺季,不少服裝企業都在提前備貨,迎接即將到來的“雙十一”電商節。韓志強是一家高級女裝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工廠大部分的面料都是從國外進口,由于國內需求增加,他們近期也加大了服裝面料采購力度。韓志強告訴央視財經記者,隨著服裝銷售旺季的到來,近一段時間以來,全國各地門店的女裝銷量都有了明顯提升。 國內市場的回暖也讓部分服裝企業抓緊開拓內需市場。何吉云所在的服裝企業,原來一直從事高端女裝的外貿訂單生意,去年受到疫情影響,整個外貿訂單處于停擺的狀態,于是他們開始轉型,產品由出口轉內銷。 另一方面,內需市場同樣有所改善。服裝社零數據2月/3月/4月分別同比增漲接近50%/近70%/30%以上,5月/6月當月同比增漲12.3%/12.8%,連續6個月實現雙位數增長。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1-6月,我國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12467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6534億元,同比增長12.99%;利潤總額274億元,同比增長13.87%;服裝產量113.23億件,同比增長19.98%。 據同花順數據顯示,A股62家上市紡織服裝企業中有44家2021年中報實現正收益,占比達到70%。 其中,錦泓集團半年報凈利暴增5400%,該公司旗下有兩個較為知名的品牌,一個是主打少女路線的Teenie Weenie,該品牌在年內抓住抖音電商渠道紅利帶動業績快速上升;另一個則是主品牌維格娜絲,邀請了近來大熱的張小斐做代言人,走高端女裝路線。 其他我們較為熟知的品牌如森馬服飾、貴人鳥、七匹狼等均取得了200%以上的增速,成績喜人。
棉花價格走勢 8月份,中美棉價在市場一片猶疑與期待中,雙雙站上新高。美棉主力12月合約最近于8月17日最高點至96.71美分/磅,這是7年來新高。同時和今年2月底高點95.6美分/磅及2018年6月初高點94.82美分/磅接近,基本是除2010/11暴漲行情外的高位區。鄭棉近期高點則是8月18日所至的18505元/噸。較此前2月底高點17080元/噸高出8.34%,而較2018年高點19250元/噸低3.87%。
 1、產業利好的直觀表現:紡紗利潤高及開機率高 棉花的直接下游是紗廠,因此紗廠的高利潤及高開機成為棉花產業利好的直接體現。去年10月份以來,紗廠維持高利潤和高開機率已經較長時間,而今年以來的棉價上漲,產業因素上也大都有紗價上漲及紗廠利潤高企的推動。而目前重新逼近萬八的棉價,其對應的32支紗的利潤依然有2000元/噸。
 圖:9月7日期貨收盤價 未來可以參照該兩個指標來衡量棉花端價格是否還有支撐及支撐在哪里。
 2、整體庫存已轉中性 去年9月份是全產業庫存的低位,后來紗廠和布廠的原料庫存逐級補了起來,只有紗廠和布廠的產成品庫存在低位,但是再考慮棉紗貿易環節的庫存也大增,整體國內原料、紗布庫存偏中性。
 3、產業逐漸傳來的利空:終端數據轉弱、坯布環節利潤無法傳導、訂單轉差、外單前置后對旺季可能不旺的擔憂…… 今年6、7月紡織產業鏈呈現了“淡季不淡”的特征,整體下游的訂單給予了良好的支撐。而且今年棉紗貿易環節有供應鏈金融的介入,導致棉紗的貿易環節蓄水池放大,也增加了棉紗的投機需求量。 但進入8月以來,棉紗貿易環節漸近飽和,而下游淡季特征也趨于明顯。面臨節節走高的棉、紗價,從織布到服裝環節也出現承接不暢的情形,再加上坯布產能擴張后面臨過剩格局,導致坯布環節直接出現虧損。而且坯布環節的現金流變得緊張,主要是賬期未變或者因疫情擾動變長的情況下,加上貨品單價上漲,導致應收賬款明顯擴大,同時又面臨上漲的原材料。最近,包括蘭溪等地,已出現了坯布停機的情況。外單方面,市場也普遍反映由于海運不暢,圣誕訂單已提前,目前已在發運中,因此會打破此前的淡旺季節奏。 此外,終端數據有滯后性,7月份看6月份的國內零售、5月份的美國紡服進口數據等還是利好的。但8月份再看新一期終端數據,已經開始出現增速回落的情況。 關于外單,有品牌商表示,當前已接到明年春夏訂單,因此外單是前置而非透支。但是相較數量更大的圣誕訂單,確實外單有所轉弱,這個也需要進一步觀察。
  4、USDA供需報告:利好趨勢延續,但空間逐漸受限 USDA供需報告顯示,全球棉花庫銷比持續下降,給棉價帶來現實的上行驅動。 此外,8月的供需報告對美國棉花的產量進行了超市場預期的調減,主要是調低了單產并調高了棄收率,這也是促使美棉漲至新高的原因。 除了供應端數據還需看天氣以待最終確定,USDA對消費持續上調的空間已逐漸縮窄。因此當USDA的供需數據無法再有利多調整的時候,再考慮到全球整體庫存仍偏高,價格也會就此高位回落。 5、其他產業信息 美棉2021/22銷售開始有好的表現,中國也有了采購。美棉銷售仍是美棉價格走向的關鍵因素之一,后續需關注其變化。 印度棉價在經歷疫情洗禮后卻逐漸攀升至高位,CCI庫存也已不高。但最新價格有所轉弱,CCI競拍底價也開始松動。此外,印度的種植也逐漸追上歷史均值,而降雨除古邦低于歷史均值外,整體降水充裕。 巴西棉目前進行的是20/21市場年度,產量同比下降22%(CONAB數據),收獲及加工進度同比落后。但巴西棉的出口不錯。 疫情影響,印度的紗廠開機率首先出現明顯下降,但目前已回升至正常。越南則處于下降趨勢中。巴基斯坦的開機率好于正常水平。 歐洲、日本等地區的服裝零售一直未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這預示著歐日仍有回升空間,但是結合疫情的不穩定性,再對比歐日和直接給居民發錢的美國的不同,那么也可能預示著歐日的消費難以回升至疫情前水平。 6、宏觀、政策及博弈因素 去年至今年是宏觀大年,宏觀對棉花的影響大多時候甚至排到產業前面,對價格的方向和幅度起到引領帶動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宏觀大年,商品的價格將具有強趨勢,上漲趨勢或許會超預期,而未來的弱勢趨勢也會在空間或時間上給出參與機會,可相機參照文華指數走勢作指引,目前文華指數高位調整后至關鍵支撐,可關注后續方向選擇。 同時,宏觀轉向的信號確實在逐漸出現,時間也在逐步靠近。首先,最新公布的中國7月核心數據及美國7月的零售數據都顯示經濟的疲弱,對商品價格產生了利空影響;其次未來一段時間,預計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預期升溫、疫情持續發酵及經濟增長預期放緩等多重不利因素會進一步打壓金融資產包括商品的價格。即使美聯儲官員就退出當前量化寬松措施進行充分溝通,市場仍會面臨最終壓力和此前的反復;最后,終端消費引導的商品需求在環比復蘇結束后將不得不面臨利多出盡的事實,亦有轉弱直接成為利空的可能,而漲價期累積的庫存將由利多直接轉利空。以上的不同走向,可能導致商品還有最后一波上漲,也可能漲勢乏力轉下行,其間各品種也很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分化,但是必須重視宏觀的力量及價格高位的高波動性風險,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生產銷售的節奏。 政策對供需及價格的宏觀調控需重視。就國內而言,18600元/噸是新疆棉花目標補貼價格,因此絕對價格在此價格上下運行應該是安全的,政策調控對象主要是內外價差為主。而收拋儲政策、配額發放、外棉買賣節奏等都是政策手段,會對絕對價格走勢、節奏和內外價差產生一定作用。 來源:中國紡紗網
|